close

內容來自hexun新聞

農業部副部長走中國特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道路銀行信貸房貸利率比較

走中國特色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道路專訪農業部副部長、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校長張桃林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今年一號文件的一大亮點。隨著國傢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分化也在加劇,職業農民開始發育成長。記者借參加“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座談會”之機,就如何認識,如何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問題,采訪瞭部委有關負責人。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解決未來“誰來種地”問題的根本途徑,是我國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世界各國推進農業現代化過程中的普遍做法記者:今年中央1號文件再次聚焦“三農”,突出強調加快農業科技創新,首次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作為農業部分管此領域工作的副部長,您又擔任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校長,請您談談這方面的思考。張桃林:這令農業工作者非常振奮,也給我們農廣校系統的同志提出具體的工作任務。中央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就是基於對將來“誰來種地”問題的戰略考慮,是科學把握現代農業發展規律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新形勢下加快推進“三化”同步發展的重大部署。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首先是要加快農業科研創新,解決前沿關鍵技術自主創新問題;二是要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廣,特別是加強基層推廣體系建設,解決農業技術推廣“最後一公裡”問題;三是要加快農業農村人才培養,特別是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解決將來“誰來種地”問題。記者:在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中,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有何意義?張桃林: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必然要求。相對土地、資本和技術等要素,勞動者在農業生產中起著主導作用。新型職業農民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是我國未來農業生產中的主導,是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力量源泉。目前,我們發展現代農業面臨著糧食需求剛性增長,農業生產成本剛性上升,土地、水等農業生產資源剛性約束的巨大壓力和挑戰。發展農業不能脫離客觀的資源條件,但又必須突破資源的束縛。這就要求我們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切實將農業發展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記者:歐美一些發達國傢經過多年的努力,已經培育出一支職業農民隊伍。他們雖然數量不多,占人口總數比例低,但已經擔負所屬國傢農業生產的重任。請您向我們的讀者介紹這些國傢培育職業農民的做法及對我們的啟示。張桃林:許多發達國傢在推進農業現代化過程中,都走過從發展到衰退再到恢復的彎路。發達國傢由於國情和資源稟賦不同,選擇農業現代發展道路也不同,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將培育職業農民作為推動農業發展的核心力量,都將教育培訓作為培育職業農民的重要手段,很多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借鑒。一是普遍重視保證農業後繼有人。通過立法保障,保證農業後繼有人。美國通過《莫雷爾法》、《哈奇法》、《史密斯-利費法》等農業法律,保證每個州都有專門教育培訓機構和農業技術合作推廣站,實行農業教育、科研、推廣“三位一體”,開發農村人力資源。韓國《農漁民後繼者育成基金法》,規定對農漁民後繼者提供援助資金,提供精神教育和技術教育;《農漁村發展特別措施法》,為培養農業後繼者和專業農戶提供法律保證。荷蘭將農業教育與基礎教育緊密結合,小學高年級階段就開展預備農業職業教育。二是普遍重視農民教育培訓。都以政府資金投入為主渠道,保證農民教育培訓需求。法國實現農民按需培訓,農民可以自選培訓內容、培訓時間,培訓不僅免費還發給補貼。建立瞭層次分明的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對農民實施不同層次的各類培訓。日本、韓國農協在農業教育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美國農民普遍接受過高等教育,德國所有農民即使受過高等教育也必須再接受不少於3年的農業職業教育。三是普遍重視農業經營資格準入。實行農民資格考試,確保寶貴的農業資源讓高素質的農民來使用和經營。英國的農民職業資格證書分為農業職業培訓證書和技術教育證書兩大系列。法國農民培訓的職業資格證書有4種,德國有“合格證書”和“農場師傅證書”兩種。加拿大推行“綠色證書”制度,不獲得綠色證書不能成為農民,不能繼承或購買農場。四是普遍重視持證農民的權益保護。給予持證農民政策優惠,保證農民的務農積極性。如有權購地租地,有權申請建立企業和經營農場,可以得到政府提供的低息貸款,創辦農場第一年可以得到政府資助和補貼,初始幾年減免稅收,受過農業教育的子女在繼承農場上享有優先權等等。結合國情,加快形成支持政策與措施體系,充分發揮農廣校主陣地作用,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記者:我在農村調查采訪中發現:農村現在是“三資”進城,留下“386199”部隊搞農業。很多有識之士,特別是關心農業發展的人士對此是憂心忡忡。張桃林:這部分反映瞭當前我國農業從業者不容樂觀的現狀。我掌握的一些具體情況是:首先是數量萎縮。據統計,農民工數量已達到2.5億,而且還在以每年900~1000萬的速度遞增,務農農民,尤其是高素質的青壯年農民急劇減少。其次是結構失衡。留守農村農民以老年、婦女居多,浙江、江蘇務農農民平均年齡已達到57歲。再次是素質堪憂。務農農民中,小學、初中文化程度占到70%以上。最後,也是最應引起我們重視並加以解決的問題後繼乏人。我們農村新生代勞動力絕大部分在結束求學後選擇“跳農門”、進城務工,務農農民成瞭國民素質的“低窪地帶”。與此同時,當前我國職業農民的教育培訓仍存在規模小、投入不足、制度和法律保障滯後的困難和問題。據測算,我國農業勞動力2.46億人,目前每年能夠接受系統培訓的隻有1000萬人左右,現有陽光工程每年隻能培訓300萬人,覆蓋面還不到5%。記者:當前,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有何有利條件?張桃林:首先,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社會環境日益趨好。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成效顯著,農業經濟效益不斷提升,農村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農業農村興業創業的吸引力顯著增強,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已有瞭一定的社會環境。這為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提供瞭重要的大前提。第二,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工作目標指向明確。隨著農業功能拓展、農業產業鏈條延伸、農業產業化升級,產生瞭大批農業產業化組織帶頭人、農業產業工人和諸如信息員、植保員、防疫員、沼氣工等大批技術服務性崗位;隨著規模化生產經營快速發展,出現瞭種植大戶、養殖大戶、農機大戶、傢庭農場及農村經紀人等新型市場經營主體。他們有素質、有職業技能、有經營能力,是農業生產的核心力量,是農村先進生產力的代表,與傳統農民相比具有鮮明的特征。第三,農民教育培訓工作具有較堅實基礎。“十一五”期間,全國農民教育培訓事業取得長足進步。一是組織領導進一步加強。中央高度重視農民教育培訓工作,歷次一號文件,國傢科技發展綱要、教育發展綱要和人才綱要都把農民教育培訓作為重要內容,對重大教育培訓計劃實施提出明確要求。農業部、財政部、教育部、發改委等部門圍繞重大計劃實施,建立瞭農民教育培訓有關項目的工作協調小組,形成瞭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二是經費投入進一步增加。中央財政通過農業部門,共計安排陽光工程、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等項目資金56億元,是“十五”期間的6.5倍。此外,教育部門、勞動部門、科技部門、扶貧部門等也通過相應計劃渠道,安排瞭大量農民教育培訓經費,有力地支撐瞭各地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的開展。各地農民教育培訓的資金投入在“十一五”期間也大幅增加。三是工作機制進一步創新。初步形成瞭以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農業職業院校和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為主要依托,廣泛吸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龍頭企業和民間組織參加,從中央到省、地、縣、鄉相互銜接的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初步建立瞭政府主導、多元辦學的農民教育培訓機制;形成瞭產學研、農科教結合的大協作農民教育培訓運行機制,探索形成瞭“三進村”、田間學校、送教下鄉等一批行之有效的農民教育培訓模式。記者:中國農民的職業化道路怎麼走,您有何設想?張桃林: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可謂是任重道遠,要有長期努力的思想準備。歐美等發達國傢經過幾十年乃至上百年,才形成一個相對完備培育職業農民的制度。我國與他們比,不但所處的發展階段相差很大,而且在國內整體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土地制度、人口結構、市場條件等上都大不相同,這就決定我們必須走有中國特色的職業農民培育道路。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吸引高素質人才到農村創業興業,從根本上來說,要加大對“三農”的政策扶持力度,提高農業比較效益,縮小城鄉公共服務水平差距。總體上,我們要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在資金投入、項目承擔、技術服務、農業保險、銀行貸款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系統配套支持,激勵農業生產經營能人願意留下來,大中專畢業生願意到農村興業創業成為職業農民;必須要創造有利條件,滿足農民教育培訓需求,大幅度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讓更多現在的高素質農民成長為職業農民。記者:就加快形成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政策和措施體系,您有哪些建議?張桃林: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將伴隨我們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全過程,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基礎性戰略任務。同時要系統謀劃、有序推進,特別要盡快進行頂層設計,探索制度安排和政策跟進的有效途徑。一是要強化政策扶持,在增大農業農村創業興業吸引力上取得新突破。積極推進建立完善創業興業、風險支持、信息服務、勞動保障等內容的綜合扶持政策體系。鼓勵職業農民承擔農業項目,並在信貸發放、土地使用、稅費減免、技術服務等方面給予優惠。新增農業補貼向種養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社會化服務組織帶頭人等新型職業農民傾斜。穩定現有職業房仲信貸年息借貸增貸轉貸農民隊伍,同時吸引農村“兩後生”(即初中、高中畢業後不再升學的學生編者註)學農務農,鼓勵大中專畢業生到農業生產一線就業創業,不斷壯大職業農民隊伍。二是要完善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在為農民提供長效性教育培訓服務上取得新突破。加大資金投入,將農民教育培訓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提高農業院校、農民教育培訓機構人均經費標準,大幅度提高農民教育培訓的財政投入;加大農民培訓專項,擴大項目規模、提高補貼標準。加強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加強縣鄉村三級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建設,保證教學有設備、下鄉有工具、學習有場所、實習有基地。加強農民現代遠程教育設施建設,加快推進農民教育信息化步伐,構建農民終身教育公共服務平臺。三是要切實將教育優惠政策向農民傾斜,在解決農民半農半讀、享受國傢助學和免學費政策上取得新突破。要加快解決農民免費接受中等職業教育問題,尤其是對種田農民接受非全日制中等職業教育享受國傢助學和免學費政策,鼓勵他們以半農半讀形式,在傢門口就地就近接收職業教育。積極推進農業高等教育向農村延伸,深化招生制度改革,對農業大戶和農業大戶子女免試推薦入學,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四是要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在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上取得新突破。農業高校要打破以學科研究型為主的單一人才培養模式,要把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納入人才培養目標體系;要圍繞農業生產實際,完善專業體系,優化課程結構,強化學生動手能力和綜合知識運用能力。農業職業院校、農民教育培訓專業機構要以農業產業需求為導向,不斷推進“送教下鄉”、“工學結合”、“半農半讀”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完善行業、企業全程參與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新機制,直接面向農業農村生產一線培養新型職業農民。五是要探索建立農業資格準入制度,實現規模化經營領域持證經營上取得新突破。按照國傢發展農業產業化要求,帶動農戶發展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生產,率先在適度規模化生產經營領域,研究制定農業職業資格準入制度,確保寶貴的農業資源由高素質農民經營。以此為切入點,逐步健全農業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要研究實行新型綠色證書制度,使目前的“綠色證書”由技術認證恢復原本應有的職業認證屬性。六是加快推進農民教育培訓立法,在依法保障農民教育培訓權益上取得新突破。借鑒天津、甘肅等地放出臺農民教育培訓條例的經驗和做法,認真研究農民教育立法問題,制定專門、系統的農民教育培訓法規以及相關配套制度,建立健全農民教育法律法規和制度體系,以法律形式對農民教育的組織管理、經費投入、教育機構、農民接受教育培訓的權利和義務等加以規范,為農民教育培訓事業較快發展提供有力保障。記者:農廣校作為農民教育培訓的專業機構,是農民中等職業教育的主陣地。請您談談農廣校系統就促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未來有哪些工作打算?張桃林:對於農民教育培訓工作:一是希望農廣校系統的同志認真領會中央精神和農業部黨組的要求,切實增強做好農民教育培訓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努力發揮優勢,承擔起大規模高質量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的重要使命。二是要認真總結經驗,積極探索和創新教育培訓模式,堅持送教下鄉,要把教育培訓辦到農民傢門口,將教育培訓與農時季節、生產環節、關鍵技術緊密結合,讓農民就地就近“幹中學、學中幹”,辦農民滿意的教育培訓。三是要精心謀劃,抓實作細農業科技冬春大培訓,兼顧廣譜性培訓、技能培訓和農民職業教育,對不同領域、不同需求的農民分類開展培訓,切實提高培訓針對性。四是要積極爭取支持,加強基礎條件和內涵建設。要抓住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機遇,積極爭取各級政府和各部門支持,加強基礎條件建設,完善教學手段;要強化共建、共享、共用的理念,加強與企業、合作社、科研院所開展聯合辦學,充分利用社會和企業的培訓資源,借力發力提升農民教育培訓能力;要切實抓好隊伍建設,各級農廣校校長和教師要堅持服務農業、服務農民的宗旨,努力鉆研業務,強化教學質量,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能力和水平,要進一步發揚農廣精神,塑造農廣校品牌,提升農廣校社會影響力。另外,我還要強調一點,抓農民教育培訓工作,必須堅持把農民是否需要、農民是否接受、農民是否滿意,作為衡量農民教育培訓效果好不好、質量高不高的標準,要圍繞提高質量和效果,不斷探索農民教育培訓的新機制和新措施,推動農民教育培訓工作不斷取得實效。新型職業農業培訓是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需要政府多個職能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記者:謝謝張副部長接受《農村工作通訊》的采訪。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2-04-09/14019566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wight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